1. 主页 > 财经 >

如何走出强村富民之路?宝鸡东岭村用40余年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 | 北京报道

一个既无区位优势,又无交通和资金资源的贫困村,如何走出强村富民之路?宝鸡市东岭村用它40余年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前,这个渭河边上的小村庄人均只有3分河滩地,饿肚子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

如今,这里的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380亿,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户均资产超过300万元,成了众人口中的陕西第一村、中国西部第一村、“全国文明村”。

这是一个怎样的西部村庄?他们又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共同富裕之路?

从集体作坊到千亿企业,从贫困村到“小康村”

如何走出强村富民之路?宝鸡东岭村用40余年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东岭旗下崔木煤矿

“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改革开放前,东岭村是陈仓镇联盟村最穷的第六村民小组,人均只有3分地,许多人吃不饱饭。

1978年乘改革开放春风,东岭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铺,可1988年一场乙炔爆炸事故,将村办小厂推向了“散摊”的边缘。危急时刻,一个村民挺身而出,他就是后来东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黑记。

李黑记接手了加工铺,到1994年时,企业产值已经过亿元,固定资产达到2000万元,成为全市企业发展的典型。来厂子上班挣工资的村民越来越多,“菜农”“粮农”慢慢变成了产业工人。

然而,在小富即安、“分光吃净”的小农经济思想支配下,组企、村企矛盾加剧,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阻力。

1994年,东岭人借鉴摸索出“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新制度模式,征得上级党委、政府支持,探出了一条新路子,村委会班子成员也是企业班子成员、村上的可使用资源也是企业资源、村民成为企业一分子。

1999年7月,第六村民小组被撤销,设为独立行政村—东岭村,李黑记高票当选村党委书记、村主任。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601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