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归来:三位浙江ICU护士战“疫”记
新华通讯社杭州市5月12号来电(新闻记者俞菀)天使在人间,危急显身手。进行武汉救援每日任务后没几日,她们都返回了医院门诊;第109个国际性护士节到来之际,她们仍然在ICU里繁忙地渡过。不管有木有花束欢呼声,她们都会离病人近期的地区与黑崎一护“以命相搏”。
“我很幸运干了最恰当的决策”
2020年大年初一,浙江第一批援鄂國家医疗队工作人员、浙江中医医院ICU护士顾月琴踏入了“逆向行驶”之途。作为一名拥有15年重症监护室工作经历的共产党人,又报名参加过2008年512地震援救,她感觉自身理当冲锋在前。
“勿为不利于之事”“务谋病患之褔利”。顾月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南丁格尔的承诺:她所属的浙江省医疗队整建制对接武汉市四院重症防护病房后,由于患者沒有护理员和亲属看护,护士们不但要进行诊疗医护,连日常生活医护也装修全包了。他们也要按时开展环境消毒,“装着消毒剂的小箱子有几十斤重,身背它每日2次喷撒消毒杀菌,对身体素质和信念全是挺大的磨练。”
患者的了解与心怀感恩,是顾月琴较大的宽慰。
“在武汉时,我的病房里有一位80几岁的老太太,平常尿尿都必须大家扶着去。有一次她按铃说口干,而我给她倒好温开水后,她却只喝过一口。他说,‘那样我也无需老是尿尿了,大家还可以轻轻松松一些。’我的泪一瞬间涌了出去。”
据了解,顾月琴所属的这支浙江省医疗队,为现阶段全部浙江省援鄂医疗队中上班时间最多、劳动量较大,也是非常能作战的军队。在持续工作中的57时间,以不够1/10的总数完成了近30%的援救劳动量。
“我很幸运在祖国需要我的情况下,我作出了最恰当的决策,在这次灾祸里奉献了我的能量。”顾月琴说。
“啃较难啃的骨骼,打较难打的战‘疫’”
2020年,是浙大医科院附设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翁晨曦的“三十而立”。2月10日,他追随浙江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市,快速对接了武汉市科技学院附设天佑医院ICU,这也是浙江省医疗队详细对接的首例危重症病房。
天佑医院ICU的病人病况危重症、状况繁杂,翁晨曦所属的医生团队面对的是极大的救护工作压力和厚重的人体承担。“大家每日都相互鼓励,不畏惧、不胆怯。”
由于高韧性的工作中,援鄂期内翁晨曦的鼻梁骨褥疮很严重。假如能伸出手调节一下防护口罩的部位,就能防止伤口被不断“糟踏”的痛疼。但便是那么一个小小姿势,衣着厚实防护衣的他却没法做到。
工作中时贴一层水胶体,歇息时马上擦点膏药,创口一直结疤了又划开……每日和小孩视频通话,是翁晨曦在武汉期内最“释放压力”的時刻。但聊天的话题却一直紧紧围绕着“父亲的鼻部今日又破了没有”进行。
“没有什么痛疼不可以承受,一切艰难都会以往。”翁晨曦说,假如将重症医护团体形容为一支特战部队,那每一位ICU护士全是一名特种部队,“啃较难啃的骨骼,打较难打的战‘疫’,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让ICU从“奈何桥”变“凯旋门”
浙江立同德医院之江分院ICU护士姜淑庆,以便提升病人的舒适感,减少感染的几率,在增援武汉市天佑医院期内,研制了重症医护“非語言沟通交流指南”,造就一段美谈。
“ICU里许多 患者,毫无知觉也说不上话。”姜淑庆说,她自始至终劝诫团体,绝不允许因而而忽视了对她们的照料,“每一个性命都值得尊敬”。
这类“重视”,不但是照料,也是给人期待。姜淑庆说,常常也有病人由于痛楚而造成失落的心态。护士要用仔细细心去协助宽慰病人,让ICU从“奈何桥”变“凯旋门”。
“肺炎疫情产生之初,据说武汉市的护士们许多 都累病了,大家就想赶快以往,搞好了随时随地顶班、哪有必须就到哪去的提前准备”“来到武汉市之后,因为经常倒晚班,大家很多人都睡不着。大伙儿爬楼、服药、做VR医治,总而言之都很开朗,坚信方法总比艰难多。”
12日中午,做为浙江省援鄂护士意味着,姜淑庆ji在浙江北京人民大会堂接纳嘉奖。他说,这枚徽章是她最好是的礼物。“期待國家能提升重症医护团体的人才队伍基本建设。ICU护士不但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还必须有较强的业务水平,那样才可以提升观查病况的工作能力和护理质量。” 【编写:田博群】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yaowen/2020/0513/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