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梦”转眼落空,于传江心中满是自责和迷茫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尤丹娜
2016年,刚刚成年、考上大学的19岁男孩于传江因为年轻气盛、打架斗殴,被判处10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一年。
虽然没有造成恶劣的死伤后果,但因为一时的冲动,不但伤害到别人,也让自己刚刚实现的“大学梦”转眼落空,于传江心中满是自责和迷茫。缓刑的一年里,他不敢主动跟别人说话,反复想着自己的过失犯罪,用不断的反省填满服刑生活,借此感到一丝微弱的心安。
好不容易捱过一年,于传江收拾好心情,准备回到正轨,开始认真经营自己20岁的人生。既然大学梦碎,那就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以后攒够了钱结婚生子,陪伴父母,做个遵纪守法的普通人,过好平静、简单的生活。
但重新进入人海,找工作、过日子时,于传江才发现,法律规定的“10个月”“1年”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度过,但“前科记录”却是一把永远不会有人为他解开的镣铐,无时无刻,如影随形。
他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因为“警企联手”,他成了“过街老鼠”,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接纳一名有前科的职员;即使只是想付出体力劳动,送外卖、做保安,也要求无犯罪记录证明,无法通过背景审查。
于传江觉得,出狱之后,惩罚才真正开始。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朱征夫,提交了设立“前科消灭制度”的提案。这份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也给了迷茫中的于传江一丝微弱的曙光。
僵 局
疫情期间,于传江所在的食品运输公司进行了裁员。
几乎没什么“悬念”,于传江成为毫无理由、毫无根据下岗的第一批。“其实都已经习惯了”,于传江说,从缓刑期满的2017年至今,即使他再努力表现、拼命干活,那些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都几乎最多维持一个月就会被辞退,甚至拖欠的工资也不好要。因为只要有使用身份证的场合、只要有民警上门的调查,他总会被带走盘问一番。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3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