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BP机排队打公用电话成为街头一景
20世纪90年代,尽管京城住宅电话炙手可热,但最火爆的通信工具却非BP机莫属。曾几何时,腰别BP机是何等时髦,“嘀嘀嘀”的响声是何等荣耀。如今,这声音早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寻呼岁月也将永远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1985年11月1日,北京开办了第一家寻呼台——126台,采用人工转发、数字显示方式。数字显示的寻呼内容除了显示回拨电话号码外,每个购买寻呼机的用户都会得到一本代码小册子,把一些常用的词语编成数字代码,除了姓氏、性别的代码外,还有例如“04请接我”、“49老地方等”、“56今天加班”等等,收到这些信息的人要查代码本才能明白数字的具体含义,确实很麻烦。另外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这能发出声响的小黑盒子有什么用处,而且1000多元的售价几乎是当时普通人大半年的工资。几年中,国内的无线寻呼发展得不温不火。
20世纪90年代初,无线寻呼业出现转折。尤其是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让组委会的官员和更多的普通用户认识了无线寻呼。那时,126台为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专项服务”,几乎成为组委会的“秘书台”。这之后,BP机时来运转,变得炙手可热。
那时候,腰间别着一部BP机会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由于住宅电话尚未普及,打电话极其不便,街头公用电话也不多,于是,手持BP机排队打公用电话成为街头一景。
1992年12月28日,北京电信部门开通了127自动寻呼台。自动寻呼虽然显示的仍然是一串电话号码,但寻呼者不用再与话务员语言沟通,而是用电话连续拨出被呼叫的10位号码,电话发出“嘀嘀”两声叫表示寻呼成功,就可以挂机等候了。被呼者的BP机上则会显示刚才呼人的电话号码,于是就满大街寻找公用电话。自动寻呼大大方便了呼叫者,也刺激了寻呼用户数的膨胀,最终127台的规模超过了126台。当时,北京无线通信局只有位于西直门的营业厅受理127自动寻呼业务,开始放号时,用户为申请127夜间就开始排队,曾创下夜间排队长达300米的纪录。这一年,北京无线通信局的BP机用户数量突飞猛进,仅126、127台就达到15万用户,创下了历史纪录,使无线通信局所属寻呼台成为京城“老大”。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keji/51033.html